成都三代试管筛选出“排除特纳综合征”的儿童,家长常关注身高、语言,却忽略“社交能力”——部分这类儿童可能因“性格内向”“怕被特殊对待”,出现社交回避,早培养能帮孩子更好融入集体。我邻居的试管女儿4岁时,不敢和小朋友玩,没及时培养,上幼儿园后总独自待着;而另一位家长从3岁开始引导,孩子5岁就能主动交朋友。答案很明确:要培养,且分2个阶段。
3-5岁(幼儿期):重点“建立社交兴趣”。带孩子参加“小群体活动”(如2-3个小朋友的playdate),从熟悉的环境开始。比如和邻居家孩子一起玩积木,家长在旁边引导“你可以把积木分给小朋友一块呀”,慢慢让孩子学会分享和互动。邻居后来每周带女儿和1个小朋友玩,2个月后,孩子敢主动说“我们一起玩吧”,不再回避。
6-10岁(学龄期):重点“提升社交技巧”。鼓励孩子参加班级活动,比如小组作业、运动会,教孩子简单的社交话术,如“我能加入你们的小组吗”“这个游戏怎么玩呀”。若孩子怕被议论出身,提前和老师沟通,让老师在活动中多关注,比如让孩子当“小组长”,增强自信。成都某小学的数据显示,提前培养社交能力的孩子,融入班级的时间比没培养的短一半。
想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,可通过正规试管婴儿医院的儿童保健科,获取“社交能力培养清单”,里面有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活动建议;也可参考试管婴儿的医院提供的“亲子社交游戏”,在家和孩子玩,边玩边提升能力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