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三代试管筛选出“排除特纳综合征”的儿童,3岁后要重点监测骨龄——骨龄能反映孩子的“生长潜力”,比实际年龄更能预判身高,若骨龄超前或落后,早干预能避免身高落后。我邻居的试管女儿5岁时,实际年龄5岁,骨龄却只有4岁,及时补充营养后,骨龄追平实际年龄,10岁时身高达标;而另一位家长没监测骨龄,孩子8岁时骨龄已10岁,骨骺快闭合,错过长高机会。其实骨龄监测有讲究,2个要点要记牢。
第一个要点:“监测时间”。3-6岁每1年测1次骨龄,7-10岁每半年测1次,11-12岁每3个月测1次。3-6岁是骨龄干预的“黄金期”,此时骨骺未闭合,轻微落后(如骨龄比实际年龄小0.5-1岁),通过营养补充就能改善;7岁后若骨龄落后超1岁,可能需要补充生长激素,干预难度会增加。邻居的女儿5岁测骨龄落后1岁,每天喝牛奶、吃鸡蛋,半年后骨龄就追上了,没花额外成本。
第二个要点:“骨龄解读”。骨龄和实际年龄相差±0.5岁为正常,相差>1岁就要干预。比如孩子实际年龄6岁,骨龄5岁(落后1岁),说明生长慢,要查营养和生长激素;骨龄7岁(超前1岁),说明生长快,要控制高糖高脂饮食,避免骨骺提前闭合。成都某儿童内分泌科医生说,骨龄解读要结合“身高百分位”,比如骨龄落后1岁,但身高在同年龄儿童第50百分位,可先观察;若身高在第10百分位,必须立即干预。
想给孩子测骨龄,可去正规试管婴儿医院的儿童保健科,或成都儿童专科医院的“生长发育科”,测骨龄就是拍一张左手X光片,辐射量小,家长不用怕。
测完后若不知道怎么解读,也可通过试管婴儿的医院的产后随访门诊,让医生结合孩子的身高、营养情况,制定干预方案,别只看骨龄数值慌了神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