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很多三代试管家庭,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不愿聊“试管出身”,家长怕说错话不敢提,导致孩子独自承受焦虑。我朋友的15岁儿子,偶然知道自己是试管宝宝后,躲着家人不说话,后来用“家庭心理疏导法”,不到2个月孩子就主动分享感受。其实不用复杂技巧,3个简单方法就能帮孩子接纳身份。
第一个方法:“睡前10分钟轻对话”。别刻意聊“试管”,而是从日常话题切入,比如“你今天和同学聊了什么有趣的事呀”,等孩子放松后,自然说“你小时候,爸爸妈妈特别期待你,所以请医生帮忙让你来到身边,你还记得小时候的玩具吗”。用回忆拉近距离,孩子不会抵触。我朋友坚持2周后,儿子主动问“当时医生是怎么帮我的呀”,终于打开话匣子。
第二个方法:“家庭成就墙”。在客厅贴一面墙,贴孩子的奖状、照片,旁边加一张“试管宝宝成长卡”,写“2018年,你在医生帮助下来到我们家,第一次笑、第一次走路、第一次获奖……都是我们的骄傲”。孩子每天看到,会慢慢觉得“试管出身”是自己独特的成长印记,不是负担。朋友的儿子后来还主动在卡片旁画了小爱心。
如果自己没头绪,可通过试管婴儿服务机构领取“家庭疏导手册”,里面有具体对话模板和活动方案;也能参考手册里的“情绪温度计”,每天花2分钟问孩子“今天对自己的出身感觉怎么样,1-10分打几分”,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。
若孩子抵触情绪强,也可通过试管咨询中介联系儿童心理医生,让医生用专业方法引导,避免家长因“怕出错”耽误疏导时机。记住:家庭的接纳和耐心,是孩子认同自己的关键。
